题目
举报

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:

       材料一   赋役之制 …… 课户每丁租粟二石。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,布加五分之一,输绫绢者绵三两,输布者麻二斤, …… 凡丁岁役二旬;无事则收其庸,每日三尺(布加五分之一);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例(诸皇室籍属宗正者,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) …… 悉免课役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《唐六典 · 尚书户部》

材料二   凡百役之费,一钱之敛,先度其数而赋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户无主客,以见居为簿;人无丁中,以贫富为差。不居处而行商者,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,度所与居者均,使无侥利。居人之税,秋夏两征之,俗有不便者正之。其租庸杂徭悉省,而丁额不废,申报出入如旧式。其田亩之税,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。

摘自《旧唐书》卷 118

材料三  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,量地计丁, …… 一岁之役,官为 佥募。力差,则计其工食之费,量为增减;银差,则计其交纳之费,加以增耗。凡额办、派办、京库岁需与存留、供亿诸费,以及土贡方物,悉并为一条,皆计亩徵银,折办於官,故谓之一条鞭。立法颇为简便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《明史 · 食货志》

       材料四 雍正初,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,统谓之地丁。先是康熙季年,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。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,将丁银随地起征,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。 ……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,民纳地丁之外,别无徭役矣。 摘自《清史稿 · 食货志》

       请回答:

   1 )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 ?

   2 )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 ?

   3 )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什么异同 ? 其异同说明什么 ?

扫码下载作业帮
搜索答疑一搜即得

答案解析

1 )唐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的两税法;明一条鞭法和清地丁银。

2
)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,比按丁征税合理,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;

贵族、官僚行商均要征税,扩大了纳税面,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。

3 )相同点:均征收银两(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);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。

不同点: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,没有废除人头税。地丁银把丁银摊丁人亩,废除了人头税。

说明: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,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,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。不同点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。


解析看不懂?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

二维码

回顶部